“纯粹的基督教”意味着消除教派之分吗?
多年来我一直坚信,实现基督教合一、传扬基督教真理,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拆除彼此间的藩篱,而在于积极跨越藩篱,互相敞开大门。我不是说我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而是说我想做得更好。
问题在于,将真理极简化、磨平其分明的棱角、颟顸笼统混作一团,或是把重心放在祷告、服侍和传教而非真理之上,这些做法都无法产生高举真理的基督教合一,无法创建稳固的信徒团体,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唯有先在各自的团体中立稳信仰的足跟,而后积极跨越各自信仰的边线,才最可能实现上述的目标。
鲁益师是否认为纯粹的基督教意味着消除教派之分?
鲁益师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他不是《纯粹的基督教》(译注:中文译本作《返璞归真》)的作者吗?难道这不是在暗示我们应该搁置各自教派的差异,而在“纯粹的基督教”显明的联合中共存吗?
如果你知道鲁益师的这个词代表什么意思,你可能会吃一惊。他说得很清楚。下文把摘自《纯粹的基督教》(1943年, xi–xii)前言中的一段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其间加以我的评注。
纯粹的基督教不能替代信条
我希望读者不要认为,我在此提出“纯粹的”基督教是要用它替代现行各教会的信条,仿佛一个人接受了它就可以不接受公理会、东正教等等似的。
当鲁益师写到纯粹的基督教时,他并不是在批评基督教派别。事实上,他说没有一个人甚至“能够”立足于纯粹的基督教之上。这就好比一个人不能说:我穿的衬衫既不是无袖也不是短袖更不是长袖,它仅仅是衬衫。
房子里的大厅
[纯粹的基督教]更像一个门厅,从这里有门通往不同的房间,我若能将人领入这个门厅,便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火炉、椅子、饭菜不在门厅,而在房间里。
鲁益师热爱英格兰教会。它是他的教派之家。但他认为自己接受的呼召不是圣公会的辩护士。他的呼召是带领人们进入基督教房子的门厅。他也清楚门厅不是住人的地方。
很多人在这点上误解了鲁益师。他的基督教大联合主张不是引导人们走出教派的房间进入各派合一的门厅。正如以下会讨论到的,他的基督教大联合思想的精髓是不同房间之间的爱,而不是清空房间进入大厅。
教派的房间是火炉、椅子和饭菜所在的地方。换句话说,如果你想住在门厅里,你就得不到温暖、安歇和食物。纯粹的基督教不可能存在。若说它存在,就好比说要吃纯粹的食物,却从不吃任何具体的蔬菜、水果或肉类。
不要呆在大厅里
门厅不是住所,只是等候的地方。从这里你可以去试敲不同的门。就此而言,我认为最差的房间(不管是哪一间)也比门厅强。
他把纯粹基督教的不充分性说得如此清楚,哪怕在最糟糕的教派里尽最大力气去生活,也好过住在门厅里。
进入某个房间
诚然,有些人可能发现自己需要在门厅等候相当长的时间……你一定要不停地祈祷以求得到启示。当然,即使在门厅里,你也应该开始努力遵守整座房子里的人共同遵守的规则。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追问哪扇是真理之门,而不是看哪扇门的颜色和装饰最令你悦目。明白地说,你要问的永远不应该是:“我喜欢这种敬拜仪式吗?”你应该问:“这些教义是正确的吗?神圣是否在这里?是良心驱使我来到这里吗?”
这是我喜爱鲁益师的原因之一。这里没有胡扯什么所有房间都没有区别的废话;也不说不同房间都拥有相同的真理,只是出发角度不同而已;不过于看重个人的经验,而所谓的真理只是人类的假设;更不说圣徒也有缺陷,不能正确地判断哪个教派拥有真理。通通没有。
相反,他在这里直言坦陈,决定性的一步在于从纯粹基督教的门厅走向特定教义的房间。一旦你在门厅里,你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就是去发现哪一个房间最接近真理。所以他劝勉我们“不停地祈祷以求得到启示”,“追问哪扇是真理之门”,不去询问我们是否喜欢这样的敬拜形式,而是问“这些教义是正确的吗?”
世界需要的是什么
到达自己的房间后,你一定要友好地对待那些选择了与你不同之门以及仍在门厅等候的人。他们若错了,就越发需要你的祷告;他们若是你的仇敌,你要遵行诫命为他们祷告,这是整座房子共同遵守的一条规则。
这就是鲁益师主张的泛基督教主义。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依照圣经的真理去选择一个教派的房间,然后去爱那些有不同选择的人,即使他们成了你的仇敌。
世界需要从基督教大房子里得到的,不是敲掉所有房间的隔墙,而是凡事依照圣经所教导的方式互爱,包括我们就经文真理所见不同而进行辩护和论证的时候(以弗所书4:15)。